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新散文观察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62|回复: 1

徐则臣:干预现实的能力是小说不具备的

  [复制链接]

46

主题

8

好友

151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发表于 2015-10-9 20:43:24 |显示全部楼层
干预现实的能力是小说不具备的

  徐则臣(著名作家、《人民文学》副主编)

  京华时报:您对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感到意外吗?

  徐则臣:说实话,我并不感到意外,我预测的也是她。诺奖是一个国际上公认的奖,前年短篇小说家门罗获奖,短篇小说是相对冷门的一个领域,这透露着诺奖要放眼全球、容纳所有的文学题材,只要是写得好的都可以得奖,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奖同样也是这一想法的体现。

  京华时报:她的获奖在国内会不会引起一阵“非虚构”文学的热潮?

  徐则臣:短期内应该会有一些影响吧,但是一种文学题材的发展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仅仅靠一个奖是不行的。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奖说明非虚构被纳入到纯文学里面了,这是一个好消息,它有利于这个文学题材注入更多纯文学的因素。《人民文学》杂志一直在提倡非虚构,就是要让报告文学注入更多的艺术化的因素,整体上提升这个艺术门类,从这个角度讲,是给非虚构作者一个希望和鞭策。

  这几年,世界各地的非虚构普遍受到重视,因为它很直接、犀利,真实感、现场感特别强,因此它干预现实的能力是小说和诗歌所不具备的。很多的作家经历现场、报道重大事件,这体现了文学人的担当,这也是这个题材的意义所在。

  京华时报:国内的非虚构文学写作,存在哪些问题,面临哪些困难?

  徐则臣:阿列克谢耶维奇写一本书花五六年甚至十年,我们的很多作家做不到。我们的作家大多是采访一下、查找点资料,在内心没有经过特别剧烈的物理和化学反应。有人就曾经问她,你采访过那么多战场上的女兵,采访那些被侮辱的人,你的内心如何?她经过极大的内心震荡,然后扛过去了。而我们的作家很少经历这种完全改变世界观、生活轨迹的情感和认知上的震撼的东西。我认为今年的诺奖不是一个冷门,非虚构的这种实证的、田野调查式的创作在这个时代是更重要的一种文学精神。(记者 田超)

123

主题

1

好友

515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发表于 2015-10-18 22:51:19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纪实文学面临的境遇,其实和前苏联异曲同工。或犹有过之。纪实文学很难写。或者说,很难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Archiver|手机版|新散文观察论坛

GMT+8, 2023-12-1 11:02 , Processed in 0.0770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